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意思是什麽

作者:淄博市 来源:甘肃省 浏览: 【】 发布时间:2025-07-05 05:19:20 评论数:

水陸草木之花,可愛者甚蕃。晉陶淵明獨愛菊。自李唐來,世人甚愛牡丹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遠益清,亭亭淨植,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。

予謂菊,花之隱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貴者也;蓮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愛,陶後鮮有聞。蓮之愛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愛,宜乎眾矣!

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意思是什麽

宋熙寧四年,著名的理學家周敦頤來星子任南康知軍。周敦頤為人清廉正直,襟懷淡泊,平生酷愛蓮花。 周敦頤來星子後,在軍衙東側開挖了一口池塘,全部種植荷花。周敦頤來星子時已值暮年,又抱病在身,所以每當公餘飯後,他或獨身一人,或邀三五幕僚好友,於池畔賞花品茗,並寫下了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《愛蓮說》。此文雖短,但字字珠璣,曆來為人所傳誦。

一年以後,周敦頤由於年邁體弱辭官而去,在廬山西北麓築堂定居講學。他留下的蓮池和那篇《愛蓮說》,一直為後來者珍視。淳熙六年,朱熹調任南康知軍,滿懷對周敦頤的仰慕之情,重修愛蓮池,建立愛蓮堂,並從周的曾孫周直卿那兒得到周敦頤《愛蓮說》的墨跡,請人刻之於石立在池邊。朱熹作詩道:

聞道移根玉井旁,花開十裏不尋常;

月明露冷無人見, 獨為先生引興長。

賞析《愛蓮說》,其重點是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蓮而不妖”,這是全文的中心題意。 古人寫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懷,同樣的一句話,都有二層意思,一層喻物,一層抒懷。同樣,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蓮而不妖”也有第二層抒懷意思。隱喻作者本身具有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蓮而不妖”的高尚品格。實際上,他說的意思就是:官場黑暗,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,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麽難。

這亦是周敦頤為官的經驗總結,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汙。而“濯清蓮而不妖”,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願望罷了。常在河邊走,哪有不濕鞋的道理?所以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為,彌足可貴也。這也是作者的感歎吧,因為在大環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的,除了逃避與遠離,或者如他那樣兢兢業業的守著自己的一份誌節。

本文托物言誌,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,潔身自好,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態度,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,趨炎附勢的鄙棄。歌頌了君子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”的美德,表達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。

此文高風亮節,清雅脫俗,精短,琅琅上口,有押韻,實為古文中難得的精品短篇。而且一文雙解,內容厚實而意境深遠。加上其文近似白話,易讀易解,所以成了流傳後世膾炙人口的佳品。《愛蓮說》的結構,可以概括為:一條線索,即以對蓮的喜愛為線索;兩個陪襯,以水陸草木之花為蓮的總陪襯,以菊和牡丹為蓮的旁襯和反襯;三種類型,即愛菊花,愛牡丹,愛蓮花,指代三種人菊花:隱居避世的人;蓮花:指品德高尚,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人;牡丹:指追求富貴名利之人。

周敦頤(1017年--1073年),又名周元皓,原名周敦實,字茂叔,諡號元公,北宋道州營道樓田堡人,因定居廬山時,為紀念家鄉而給住所旁的一條溪水命名為濂溪,並給自己的書屋命名為濂溪書堂,並終老於廬山濂溪,所以世稱濂溪先生。曾任江南東道南康軍刑獄。文學家ⷣ€哲學家,是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,著有《愛蓮說》、《太極圖說》、《通書》等,後人整編進《周元公集》。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
最近更新

点击排行

推荐文章

友情链接